——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智能网联 > GFM2020 | 张晓东:智慧城市与未来出行

GFM2020 | 张晓东:智慧城市与未来出行

盖世直播 2020-10-30 16:57:23
分享

10月29-30日,“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2020)”在德清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和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联盟联合召开,旨在探讨未来的城市、未来的出行、未来的汽车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加经济、便捷、安全、科技友好的新出行方式。下面是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主任张晓东在本次论坛上的发言:

张晓东.JPG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信息中心主任张晓东

感谢组委会的邀请到美丽的德清进行交流,来之前组委会也给了一个题讲城市自动驾驶和未来出行的内容,我本身是搞城市规划的,曾经也做了十几年交通规划的工作,近几年也在做智慧城市方面的规划实践工作,谈一些认识。

总书记今年来到浙江考察,谈到了对于未来城市的管理,提出要从城市管理的手段、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就是说我们对于智慧城市的实践,从我们的技术创新要向真实的现代化城市治理转变,逐步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不再是一个教科书或者一个前沿的技术,更多的是让我们城市里边生活的人能有真实的获得感,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2020年确实是新型智慧城市的元年。谈几个简单的认识,可能大家都有共识。

第一,时代的进阶。几个关键词,城市是对于人类积聚最多的区域,我们现在不到60%聚集城市里面,欧盟发达国家80%左右,再往后会不会像我们德清这一轮地信也好、车联网也好,会出现逆袭,刚刚也看到了主任介绍了德清整个产业发展的规模远远大于德清目前土地能够承载的人口开发的规模。城市演变其实跟技术始终在同步滚动的,比如我们对于小麦的驯化,人类能够开始固定下来,比如巴黎在工业革命之后,我们的路灯和其他的一些电气化工具的发明,我们才能有了今天生活在工业社会文明带来的成效,比如我们人工智能,早在60年前就有了,今天是变成了一种现实,逐渐不断在迭代。在这种认知下可能现在我们看每一个生活城市里面的本源是巴黎,巴黎是最早用上了路灯,当然是燃油灯,也最早用上了公共马车,也形成了时尚之都,就是我们现在的影子你可以从巴黎去看,只不过所采用的技术形式并没有根本的改变。

伦敦大学的巴蒂也是智慧城市里面的领衔专家,也谈到了康波理论又在新的一轮里面波动,这个也是我们去关注的,同时也是我们今天的会议各方也好,这是荷兰的一个学者做的,不管是从我们的底层还是从顶层,最后总要形成一种面向未来的发展路径,这个路径怎么样形成,其实是多方在努力的,但是目前是不是处在了一个双方合力的汇聚点,我觉得这是需要大家探讨的。这是2017年重新又更新了这个思路,总体的判断,可能现在确实处在了一个时代的机遇窗口。

在这里面谈科技和城市,交通有一个很特殊的点,就是马车,马车是在1900年左右,突然跟汽车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我们不太清楚未来会不会在哪个时间点又出现了一个变革性的时代,从现在来看,我们工业革命4.0的时代是具备这种时间节点的,在城市规划里面吴志强院士讲过一段话,随着几轮经济社会不断的跃进,现在进入到了我们所谓的刚才所说的现代的城市从巴黎去找,未来的智慧时代的城市从哪里去找目前还没有看到,中国能不能在这次经济社会起点跃进的时候抓住这个机遇,确实是我们值得关注的。这个里面就突破了一个传统的认识,我们在目前所有谈的自动驾驶、车联网的工作里边都是在解决我们历史上面临的所谓“马粪问题”,就是上个世纪马车的时候,马车在道路上不太卫生,所以全社会在解决马粪问题,其实也有马车拥堵的问题,以及我们现在说交通拥堵问题,但是未来是不是这些不是问题、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所以这个时间点我们要去认知。

现在来看,我是做城市规划的、做空间规划的,我们所有的人脱离不了时间和空间维度,但是新的技术投影在空间上面的时候是有时间的滞后性的,不是说我们看到了一个技术落在空间上马上就有,有时间的滞后性的,而且空间是不可移动的,我说的是物质空间,我没有说赛格空间,当然现在我们谈区块链,也要把它变成不可移动的,如果虚拟世界是移动的话,那它不可信任。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有认知。

第二点,我们车企行业、互联网的企业都在做很多东西,我们城市是不是也在改变呢?谈两点认识,生产生活还需要休闲生态的空间,这个空间时间里面我们传统对于空间消耗一部分是固定的,还有一部分是移动空间。这两天大会也有人谈到了,以后的移动空间未必是一个所谓的灰色的空间,你每次出行要忍耐半个小时、40分钟、一个小时的时间,其实这个移动空间我们通常用交通来讲。交通出行是诱导出行,不是目的,没有人为了交通而交通。将来是不是交通的移动空间里面不再是你的手段,而是你的目的,在这个移动空间上就能够解决你很多生产、生活甚至是休闲的很多目的,这样其实对未来出行的变革还是很大的,这也是我们城市规划领域现在在探讨的:智慧城市、人、空间。实际上是把技术怎么样引入到新的未来城市里,所以这个里面我们更多的关注是人,技术能够给人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通过空间到底能给这些经济社会活动带来什么样的赋能。一部分,空间是能够约束这些行为的、采集这些数据的,同时空间里边采集的这些数据又进一步重新塑造我们城市的空间,其实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是这样的,包括熊主任讲到的,我们要做的这种场景迭代,也是要不断的去更新。

所以我们也探讨了一些,我们到底智慧城市怎么样去规划,我们怎么样智慧的去规划这个城市,是两个目的。所以我们讲要以形汇流,就是我们先建立一个空间,在空间里把数据采集出来,我们去用一个技术把这些数据分析好,到底人需要什么,反过来这些数据又可以促进我们下一步在物质空间和技术采用方面提供更合理的方向,但是最终的目标我们多是人本主义,我们要的是人类的可持续的一种发展模式,不要只是关注技术领域。我们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也在探讨我们做城市的时候怎么样能做,我们谈的三网,其实很多领域都在谈两网,通信网和感知网,实际不要忽视电力网,智能社会是需要靠电力驱动的,没有电力所有的城市是不能够支撑的。

第二,多节点,现在以车联网讲路端单元和车端计算节点,可以利用沿线建筑物很小的空间就能够解决很多,空间里面就可以带来大家的红利。数据流来讲,我们跟联通也做一些,现在我们通过AI的手法能够对移动性评价的,我们可以把所有的人的不同目的的时间节点、频次都分析出来,然后重新再审视空间的配置和优化,同时这也是我们做的关于疫情怎么样通过人在空间里的移动,风险性、脆弱性的评价,这都是对于我们未来的关注点。我们现在用到的是人的手机的数据,今天上午也有人在说我们可以用电动车的数据、用电池的数据,我们还有很多的数据,都可以用。未来是一种多源数据相互交叉的这么一个数据模式,车或者说未来出行的空间、移动的空间,是能够解决这个方面最核心的内容,因为我们现在在对数据使用上是没有边界的,所以在这个里边我们探讨很多内容。   

最主要谈的就是技术创新和人类驱动。后面就比较轻松了,谈一些国际上的优势,就是城市要什么,8:2的关键,我们还在路上。这是我拍的洛杉矶(PPT),城市不断蔓延,是不是这个样子的,莫斯科的拥堵比我们北京还要严重,这次美国旧金山周边的大火,还有城市公共安全,我们的城市到底要什么,我们的技术到底要解决什么内容,我觉得要思考。所以很多学者和社会各界够在谈我们未来要什么样的城市,智慧城市有一个需要的点,其实还有很多城市都是值得关注的。维也纳是在2018年全球智慧排名第一名的城市,谈到了高质量关注,高质量的生活,更节约的利用资源和创新,也提到了不同的路径,他们做了14个简单的手段,其实很简单,没有我们搞的这么复杂,就解决了人的需求。维也纳的货车的移动、智能的信号灯,包括老人、儿童,我们太阳能共享的这种模式,我觉得都值得去关注。伦敦也研究他们最新一版的智慧城市的实施方案,他们更多的是人与人之间去探讨我们到底要什么样的技术,而不是简简单单关心技术领域的层面,这个里面他谈到了交通的时候,始终一点他要做世界上最高水平的城市,所以探讨了最新的模式和最新的思考。韩国智慧城市已经到了第三轮,2019年出现了新的第三轮,谈到了智慧城市是改变人们生活的平台,这个生活到底需要什么是值得我们各方去思考的,他们也作出了自己的模型,   也作出了样板,也搞了两个地方去做,一个是世宗,2平方公里里面的小生活圈做这样的示范。

美国自动驾驶做的很先进,美国NACTO已经走到第二版了,关于未来的智慧街道,里面也谈到了技术是工具,第一版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更多的是要解决安全、公平、舒适和我们怎么样利用新的数据驱动,所以这个是我们关注的内容。未来的城市空间、街道空间未必是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开放道路或者测试场,或者我们见到的这种空间,可能是一种新的形式。当然欧洲的水平线计划也做了很多内容,是不是我们未来都是数字游民也好或者我们走向了最低碳的、绿色的方向,可以看到国际上有很多都在向这个方向去推进、去靠拢,所以大致的方向其实大家的思路都很一致,就是在你解决问题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实现多模式一体化,用户的需求响应安全的、经济的,我们对于时间更高效的利用等等。麦肯锡也谈到了未来的变革,我们从整个交通的城市配送、无人接驳等等方面。

提到了三类城市,清洁与共享适合在什么样的,都是不同角度对未来的判断。也包括私人机动化的,是不是我们有更多的模式。同时又无缝衔接的,超大城市会有地铁或者多模态的。奥雅纳,谈到了未来的街道空间、未来的铁路站是什么样的,不要忘了我们是全球最多的地下轨道拥有的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公共交通发展的路径。同时,也在这个过程当中针对未来的道路和与人需求的结合做了相应的场景关联,我觉得这个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简单说两个我们正在推的不止这两个。第一个是东坝,东坝大概3平方公里我们目标做成一个智慧街区,因为有两个地铁站,整体是做一级开发,是一个增量的区域。我们在思考,我们也做了一些未来场景的模式,当然这是前期的方案,后期是需要各方共同探讨怎么样去转变这种全出行链的智慧出行服务体系。第二个是中关村,刚才跟熊主任谈的一样,中关村大概100平方公里也是全域的,而且多场景的,既有新建区、也有老的区、也有居住区、产业园区,这种模式怎么样实现新的智慧城市的迭代。

最后几点简单的思考:

一是在城市和乡村,智慧或者未来出行的模式和尺度是不一样的。

二是在存量和增量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样去转变城市规划建设模式。

三是我们目的是自动驾驶,驾驶已经不在是人们的需求了,我们怎么样去思考。

四是网联和车载,现在是技术路径之争,最后会有一个融合统一的过程。

五是街道和场所,我们现在讲的都是道路,可能未来这个道路不是为车角度服务了,是为人的需求服务的场所。

六是汽车产业未来是不是会延伸至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全产业链。

谢谢大家!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作为参考资料,请勿转载!)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