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同一原因 两次召回 北京奔驰放任缺陷产品上

同一原因 两次召回 北京奔驰放任缺陷产品上市销售

盖世汽车网 2015-07-30 08:30:00
分享

召回了?又召回了?

在汽车行业,汽车召回事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行业观察者,我们通常不会对汽车召回责难过多。然而这次为什么要把奔驰单独拉出来呢?

放任缺陷产品上市,奔驰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

今年3月初,奔驰中国和北京奔驰联合发布召回公告,称由于部分车辆的发动机舱密封条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从发动机隔热板上脱开,脱开后的密封条可能会因接触到发动机的高温零部件而导致车辆起火,存在安全隐患,奔驰将从3月13日起召回过去三年内不同时段生产的进口14辆进口E级、14227辆CLS级,以及112830辆国产E级车型。

同一原因 两次召回 北京奔驰放任缺陷产品上市销售

本来将该信息传达给消费者,偶尔的召回并不值得我们去关注太多。然而在7即将结束的时候,北京奔驰又一次发布召回公告,要召回2015年1月8日至2015年4月30日期间生产的14208辆国产E级车型,这就有点意思了。因为两次召回的原因居然是一模一样的!

如果说第一次召回属于正常情况,我们应理解汽车公司的话,以同样的原因再次补充召回,就十分令人不解了。因为在3月份第一次实施召回时,北京奔驰就已经知道自己生产的E级车存在严重的自燃风险;而第二次召回的产品生产日期说明,缺陷车型的生产至少又继续维持了2个月。这意味着在北京奔驰在发现问题后并没有在设计层面解决该问题,且在明知自己产品存严重自燃风险的情况下,继续批量生产该产品,并将缺陷产品投放市场,置消费者的财产甚至生命安全于不顾,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性质可比区区一个召回严重多了。

召回不误赚钱 奔驰上半年利润上涨超五成

在两次召回的同时,是奔驰全球销量利润双双上涨的现实。

根据海外媒体报道,由于奔驰在华销量逆势大涨,二季度戴姆勒集团销售收入增加19%至375亿欧元,税前利润更是激增54%,从2014年同期的24.6亿欧元猛增至37.8亿欧元。汽车制造贡献的利润达到销售收入的10.5%

上半年,奔驰全球销量达到89.85万辆,仅比奥迪低4000辆。如果算上Smart品牌,总销量进一步升至96.06万辆。而这一销量中,中国市场贡献了16.53万辆,同比增长23%。

同一原因 两次召回 北京奔驰放任缺陷产品上市销售

根据盖世汽车网统计,上半年国产奔驰销量中,奔驰E级轿车累计销量达到2.97万辆,占所有国产销量的30%。

作为一家商业企业,北京奔驰存在的目的就在于赚钱,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这样的数据面前,我们不得不怀疑,在漂亮的业绩与企业责任之间,北京奔驰选择了前者。毕竟对于北京奔驰来说,事后召回的成本可能远远小于改善缺陷设计及配件、工艺变更带来的成本(具体可参考某神车断轴召回打补丁事件)。这时,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牺牲”消费者就成了北京奔驰的“最佳选择”。

宽松的市场环境让企业丢了节操?

作为汽车行业媒体,我们一再强调,汽车召回是汽车行业无可避免的客观规律,客观上任何事先的工作都不可能完全杜绝汽车缺陷的产生。而汽车召回作为对汽车缺陷问题的事后补救措施,也值得大家宽容和理解,甚至值得鼓励。然而,对于像此次北京奔驰这样的行为,是否也属于“可被理解和宽容”的范围,实在值得讨论。

几乎就在北京奔驰发出召回公告的同时,菲亚特克莱斯勒刚刚同意接受美国政府下属机构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开出的1.05亿美元巨额罚单,原因就是在此前的召回活动中,菲亚特克莱斯勒公司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包括未能及时维修召回车辆、在召回时没有通知监管机构,甚至也没有通知车主汽车所存在的缺陷等。

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听说有企业因为召回工作存在问题而被监管机构处罚的案例。中国相对宽松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促进了包括自主企业在内的汽车企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让部分车企有机可乘。在巨额经济利益面前,企业往往可以肆无忌惮侵犯消费者利益。

回到北京奔驰的此次召回上。在年初就知道E级车型存在设计缺陷的情况下,北京奔驰主观上无视消费者安全,放任缺陷车辆继续生产和上市,其性质较菲亚特克莱斯勒在美国的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媒体,我们希望北京奔驰能给出正面的解释,能给中国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

至于监管机构是否满意,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国家质检总局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