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新能源 > 博格华纳高管:增程式电动车关注度升温

博格华纳高管:增程式电动车关注度升温

盖世汽车 言奇 2025-10-22 07:00:00
分享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格华纳(BorgWarner)发现,市场对增程式电动车的关注度正不断上升,而这类车型将一个大家熟悉的零部件——内燃机——重新纳入配置。

image.png

图片来源:博格华纳

博格华纳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Harry Husted表示:“目前增程式架构的热度正在上升,这种架构对人们的吸引力正变得越来越大。”同时,他指出,增程式技术能为车企带来“双赢”。

Harry Husted在2025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5)期间接受《欧洲汽车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一技术能让车企利用他们在纯电动车领域的部分投资——因为增程式电动车本质上基于纯电动车平台打造——同时又能重新启用发动机。我认为有些消费者还是希望看到汽车里保留发动机。”

博格华纳首席战略官Paul Farrell称,该公司无法详细说明增程式电动车业务将占其总业务的多大比例(目前增程式电动车主要在中国市场普及),但博格华纳20%的营收来自中国,而其中70%的在华销售额来自中国本土车企。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汽车等中国车企在增程式电动车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并开始将该技术引入欧洲市场。

由Stellantis投资的中国电动车企零跑汽车(Leapmotor)已在欧洲推出C10中型SUV,其中包含增程式版本,起售价低于4万欧元(约合4.7万美元);马自达(Mazda)也在欧洲为其MX-30 SUV提供了增程式选项。

与此同时,宝马、大众集团、Stellantis和福特汽车等车企均表示,他们将在部分车型中融入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

Harry Husted和Paul Farrell均指出,增程式电动汽车技术在美国市场也可能拥有前景:对于计划长途运输重物的皮卡车主而言,增程式设计能带来“续航安心感”。Harry Husted说道:“如果需要拖挂或运输货物,纯电动车并非最佳选择。”Paul Farrell则认为,从长远来看,在皮卡需求旺盛的美国市场,增程式技术“或许是一种解决方案”。同时,Paul Farrell补充道:“在合适的时机,这可能会成为一个良好机遇,但目前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

尽管Stellantis上月以“纯电动车需求放缓”为由,取消了电动版Ram 1500皮卡的计划,但该公司表示,仍打算推出一款混合动力轻型皮卡——这款车型将搭载车载汽油发电机,以延长电动机和电池的续航里程。该款车型最初名为“Ramcharger”,计划于明年上市,并将沿用已取消的电动版车型名称,正式定名为“1500 REV”。

不过,增程式技术关注度的上升,进一步加大了车企的压力——由于不同市场正朝着不同方向发展,车企被迫重新审视自身的动力总成系统战略。

中国仍坚定推进新能源汽车(包括增程式电动车、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发展,而美国市场正逐渐偏离纯电动车路线。

另外,尽管欧盟今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增长强劲,但在“是否坚持2035年起仅允许销售零排放新车”这一计划的推进上,欧盟正站在政策抉择的十字路口。

Harry Husted表示:“关于车企为下一代平台制定何种规划,相关讨论一直在不断演变。好消息是,我们的产品组合中涵盖了所有必要组件,无论是电动机、逆变器还是其他零部件。我们会根据客户需求整合相应方案。”

Paul Farrell补充道:“我们的产品组合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如果我们只专注于某一项特定技术,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博格华纳的“五合一驱动模块”(在中国市场被称为“专用混动变速箱”)便是这种灵活性的例证。该模块集成了双电机、双逆变器、变速箱、离合器模块和驻车模块。

Harry Husted称:“所有这些部件都整合在一个模块中。”他还透露,博格华纳已在中国为该零部件找到了一家客户。据博格华纳介绍,该模块能在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效率、性能和布局灵活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满足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博格华纳正加速推进电机业务的产能布局。2025年初,该公司已与中国安徽省芜湖市政府正式就项目意向书签约,以在当地建设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制造基地。据悉,新工厂中的电机产线可实现多平台产品的共线生产,从而能够为规模化交付奠定基础。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