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智能网联 > 线控底盘自主企业“格陆博”完成2亿元的B++

线控底盘自主企业“格陆博”完成2亿元的B++轮融资

盖世汽车 Sunny 2022-03-04 14:00:46
分享

日前,格陆博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2亿元的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百度风投、新鼎资本、汇川哇牛、湖北高投、紫峰资本、海稻资本、和嘉基金等联合投资,达晨创鸿持续追加投资。据悉,本轮融资完成后,格陆博将进一步扩大EPB、ESC和GIBS(Two-box)等成熟产品的大规模生产,确保供货能力。

官方资料显示,格陆博以智能底盘线控技术正向研发为主导,具有整车线控底盘系统匹配能力和智能驾驶系统集成能力,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该公司主营EPB/ABS/ESC/EBS/IBC/Onebox等线控底盘核心产品,并可提供智能驾驶线控底盘平台。

目前,格陆博的EPB、ESC、GIBS等产品已经应用在长城、奇瑞、吉利、比亚迪、五十铃、五菱、哪吒等国内知名车企和造车新势力等。

1.jpg

格陆博科技工厂,图片来源:格陆博

新四化浪潮之下,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制动、转向等关键零部件逐步线控化,加上汽车产业自主替代的趋势,线控底盘领域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盖世研究院预计,到2025年国内线控底盘的规模将达到6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在26%左右,其中线控转向和线控制动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72.2%和45.3%。

资本市场已经敏锐地嗅到了潜在的商机,据不完全统计,去年7月以来自主线控底盘领域已经完成近12亿元融资。本月初,南京经纬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在前期获得千万级战略投资的基础上,再次完成了数千万元融资。本轮融资由金雨茂物领投,海贝资本和邦盛资本共同参投,一起助力南京经纬达加快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步伐。

但实际上,就当下的线控底盘市场而言,国外零部件巨头起步较早、供应经验丰富,占据行业主导地位。本土企业技术和产品尚且处于成长期,并未形成竞争梯队。

令人欣慰的是,在国家越来越鼓励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一众本土企业纷纷入局尝试。除了格陆博以外,拿森在2018年量产了中国的第一个线控制动系统NBooster,并在北汽新能源相关车型上量产,之后又将该产品陆续应用在了长安、比亚迪等主流车企的车型上。

作为上汽集团首家科技混改公司,擎度科技自主研发的EBS电子液压制动系统、EPB电子驻车系统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多款新能源车型。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包括上述线控底盘供应商在内的国产零部件供应商正在试图打破国外零部件巨头在关键细分市场的壁垒。

2.png

格陆博董事长刘兆勇;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这意味着,自主零部件企业具备突围条件。但是想要实现自主底盘产品的规模化应用绝非易事。在2021中国汽车供应链大会上,中汽创智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底盘高级总监张杰总结道,国内智能线控底盘领域尚存在一些需要去攻克的难题。“比如在核心零部件领域,对于电机、芯片、电磁阀、传感器的国产化需求,还有控制软件算法与功能安全开发等相对较弱,这些有很大提升空间。”

彼时格陆博董事长刘兆勇直言,硬件的可靠性、软件的安全性需要充分验证,客户的认可和提供机会也需要过程,这些客观因素阻碍了产品的批量应用。但在其看来,行业内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去攻克和解决,都贡献自己擅长的“点”,联合起来形成“面”的突破。

而在由盖世汽车主办的2021中国汽车智能底盘大会上,刘兆勇更是呼吁,其愿意与各大厂商一起合作,发挥各自特长,携手并进,一起打破国际垄断。同时,他也相信中国有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发展将愈发强大。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