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系的“车海战术”


鸿蒙智行又一次“亮剑”了。
8月25日,在成都,华为与奇瑞、赛力斯等合作伙伴,联合举办了智界及问界秋季新品发布会,用这一场发布会,带来了一次多品牌、多新车的集中上市或亮相。
看完整场发布会,最大的感受就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真的进入到了一个深度整合的新阶段了。从智界、问界到享界、尚界和尊界,多品牌矩阵的协同推进与HarmonyOS、HUAWEI ADS等核心技术的系统性输出,清晰的展现出了华为不造车却“赋能全域”的战略定力与生态野心。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
生态与智能的融合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早已突破半数,行业竞争也正在从早期的电动化和续航比拼,全面转向智能化、用户体验与生态协同的新阶段。
鸿蒙智行此次的发布会,就是针对这一趋势的很好证明。
毫无疑问,国内的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张,高阶辅助驾驶系统和智能座舱系统的装配率,也都在持续提升,反映的行业趋势也很直接,国内的终端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认知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开始从"续航焦虑"转向"体验焦虑",即车辆是否能够提供持续进化的智能体验。
华为依托其在智能科技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将自己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驱及智能车云等方面的核心能力,以模块化、平台化的方式向车企集中输出,形成了独特的“华为Inside”模式。截至目前,由华为主导的鸿蒙智行累计交付新车已突破90万辆,而且连续14个月都位居中国品牌成交均价第一名,充分证明了华为模式的独特市场魅力,当然,也反映出了消费者对科技品牌赋能汽车的高溢价接受度正在形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发布会并未局限于单一品牌或车型,而是覆盖了从16万元级大众市场(尚界首款车型尚界H5正式官宣开启预售,预售价16.98万元起)到45万元级(问界M8EV顶配版售价44.98万元)豪华市场的多款产品。这种“组合拳”打法,体现出了华为的技术标准化与品牌差异化并行策略的强大之处,很显然,当前的华为系汽车品牌,已经具备了快速扩大市场覆盖与用户规模的能力。
原因无他,华为已经靠自己的技术协同能力,构建起了鸿蒙智行的核心护城河。
如果说平台化是传统车企规模效应的体现,那么技术生态的协同,就是鸿蒙智行模式能持续成功的关键。
辅助驾驶方面,华为的HUAWEI ADS已经进化到了4.0,实现了全场景的进阶。HUAWEI ADS 4是本次发布会上多款新车的共同亮点。其核心升级在于引入后向高精度固态激光雷达与4D毫米波雷达矩阵,进一步提升了对异形物体、恶劣天气等复杂场景的感知能力。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鸿蒙智行ADS的实际行驶里程已突破16.7亿公里,累计避免碰撞超215万次——这一数据不仅为HUAWEI ADS的技术可靠性提供了背书,也反映出华为在真实数据积累与闭环迭代方面的领先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发布会上,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还宣布,智界老车主全系可升级HUAWEI ADS 4,体验“常用常新”的技术迭代优势。也正是这种持续升级的能力,正在改变传统汽车“买定离手”的销售模式,逐渐转向了“可进化”的科技产品体验。
智能座舱方面,HarmonyOS也构筑起了全场景的互联底座。
发布会上,余承东公布的数据显示,HarmonyOS 5设备数已突破1200万。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上,HarmonyOS 5的核心优势在于实现了手机、车机、家居设备间的无缝流转与生态共享。从此次发布的新车来看,鸿蒙座舱已成为全系标配,无论是智界R7的无麦K歌2.0,还是问界M8的Knock-Knock交互功能,均体现出华为在人机交互创新上的持续探索。此外,此次发布会上还公布了一项非常实用的功能,得益于语音的精准定位和识别技术,智界R7等车型均实现了车外语音控制和隔窗对讲机等功能。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
通过此次鸿蒙智行的发布会,可以明显感受到,智能座舱不再是娱乐功能的堆砌,而是逐步成为连接人-车-环境的“超级终端”,这也是鸿蒙智行相比传统车企乃至部分新势力的显著差异化优势。
再来看看核心的三电和底盘平台,鸿蒙智行也实现了性能、效率与安全的系统化突破。
不得不说,当下的华为,在电驱、电池管理与底盘控制方面的技术整合,同样已经是行业领跑水平。例如,采用高效燃烧室设计和电动增压技术的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可实现3.7kWh/L的油电转化效率;巨鲸800V高压平台,碳化硅功率器件的使用,不仅能显著提升电驱系统的效率,还能更好的支持整车的快充能力;六合一全域融合架构,高度集成不仅减重减体积,还能带来更畅快从容的驾乘体验;底盘控制系统方面,华为途灵平台通过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实现了对刹车、转向、悬架等系统的协同控制。
发布会上,余承东宣布,搭载华为雪鸮智能增程系统的智界R7增程版,综合续航达1673km。搭载华为巨鲸800V高压平台的问界M8纯电版,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的100kWh电池,可实现705km纯电续航;问界M8纯电版还搭载了全新华为DriveONE高压七合一电驱,带来更低能耗和更强动力。此外,HUAWEI XMOTION数字底盘引擎,还将在尚界H5等车型上应用,去提升整车的操控稳定性与舒适性。
当然,这些技术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通过平台化架构实现多车型快速适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保证了技术迭代的同步性。
多品牌协同与差异化定位
鸿蒙智行已经开启“集团军作战”模式。
本次发布会上公布的新车信息,涵盖了智界(新款智界R7+新款智界S7)、问界(问界M8EV,还透露了新款问界M7的消息)、享界(享界S9T)、尚界(尚界H5)四个品牌旗下的多款新车型,体现出华为与不同车企合作中的品牌分层与市场定位策略。
问界品牌定位家庭与高端市场,主打"智慧豪华",如问界M8纯电版及即将焕新的问界M7就是典型代表。问界M8纯电版凭借超长轴距、零重力座椅和C-NCAP超五星安全认证,瞄准的是35-45万元级豪华SUV市场。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智界品牌聚焦年轻群体与科技潮流。智界新R7与新S7以25万元以内的起售价格,直接竞争特斯拉Model Y、小米S7等车型。该价格段事实上已经成为国内新能源领域最主流的细分市场之一,智界通过领先的智能配置和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有望进一步拓展自己的市场份额。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享界品牌要从豪华轿车切入豪华旅行车领域,享界S9T此前已经公布过预售价,32.8万元起(9月16日正式上市),将去填补国内高端新能源旅行车的市场空白。该细分市场目前规模较小,但增长率可观,享界有望开拓一个全新的新能源车赛道。
尚界品牌主打大众走量市场。尚界H5以16.98万元起的预售价,下探到了主流家庭用户市场,这一价格区间的市场规模最大,通过将HUAWEI ADS 4等核心配置下放至20万元以内市场,尚界有望实现华为辅助驾驶技术的进一步普及。
这种多品牌战略一方面有助于覆盖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单一品牌过度延伸带来的定位模糊。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品牌不同,但其核心技术如ADS、鸿蒙座舱等均保持高度一致,要形成的是“体验协同、品牌差异化”的矩阵效应。
与此同时,我们也能很清晰的感受到,华为在汽车产业的合作模式,仍在持续深化,从供应到共生,正在重构传统车企与科技公司的新合作关系。华为与赛力斯、奇瑞等企业的合作,已远超传统Tier 1供应商的角色,逐步进入共同定义产品、联合开发、渠道协同的“深度共生”阶段。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发布会上宣布,已经成立了独立运营的智界新能源公司,新公司拥有专属的智界双设计中心、专属的智界双研发中心以及专属的智界用户中心,表明了这家传统车企正在积极调整组织架构与研发体系,以更好地承接华为的技术赋能并实现一体化运营。“奇瑞集团的所有资源要向智界倾斜,所有品牌也要给智界让道”,尹同跃已经不止一次表明过以上立场,奇瑞对与华为合作项目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道理也很简单,华为真的能赋能。
首先是技术共享,华为可以提供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车云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有了华为的赋能,车企就可以更加专注于整车开发、制造和质量控制,双方形成优势互补。其次是渠道协同,华为利用其零售渠道网络为合作品牌提供了展示和销售触点,这些渠道,目前已经成为鸿蒙系车型重要的流量入口。再者是数据闭环,华为通过其云服务平台收集车辆运行数据,用于算法迭代和功能优化。这种数据驱动的持续进化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汽车的开发范式。
发布会上,尹同跃也公布了一组数据,智界焕新后的“双子星”车型,目前的订单量已经突破52000辆,而且还在持续的攀升中。毫无疑问,华为和传统车企之间的合作模式,既能帮助车企快速提升智能化和电动化能力,也让大家更迅速的实现了市场规模化。对华为而言,则是收获了更大规模的硬件载体与数据反馈,也能更好的为其技术迭代提供支撑。与此同时,华为还能很好的坚持其“平台+生态”战略,避免重资产造车,保持其技术供应商的定位与灵活性。
但不得不说的是,尽管鸿蒙智行在技术、产品与生态方面展现出强劲势头,但其也面临着不少新的挑战,尤其是随着华为合作打造的品牌越来越多(目前已经集齐五界),如何更好的做品牌的差异化和体验上的统一化,就是个不小的考验。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随着多个品牌、多款车型的同步推进,如何保障供应链、生产制造与售后服务的一致性,将成为考验运营能力的关键。特别是与不同合作伙伴的生产质量管控体系对接,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流程。品牌认知与用户忠诚方面,也要进一步梳理,在问界之后,智界、享界、尚界、尊界等新品牌仍需建立更加清晰的用户认知,避免内部竞争与资源分散,需要针对不同品牌定位建立差异化的营销和服务体系。
此外,从市场竞争格局方面看,鸿蒙智行未来也将不得不面对更多也更加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挑战。在智能驾驶技术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具有优势的特斯拉、在成本控制和垂直整合方面具有竞争力的比亚迪、在增程技术和产品定义方面表现突出的理想汽车、在辅助驾驶技术等自研项目上积累深厚的小鹏汽车、蔚来汽车等,都是不可忽视的对手。鸿蒙智行的优势在于华为的全栈技术能力和生态协同,但在成本控制和规模制造等方面,仍需合作伙伴继续努力。
结语:
此次秋季发布会,不仅是鸿蒙智行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技术阅兵,更是其“平台+生态”商业模式的一次集中展示。通过多品牌布局、技术标准化与体验一致性,鸿蒙智行正试图在智能汽车时代复制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成功路径——通过核心技术赋能,构建一个跨品牌、跨层级的智能出行生态。
从更宏观的产业视角看,华为与车企的深度合作,正推动国内汽车产业从传统的机械制造导向,加速转向“科技驱动、体验定义、生态协同”的新范式。这场变革不仅关乎产品竞争,更关乎整个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与分配。
华为是否能够真正成就智能汽车时代的“Android模式”,目前尚未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华为技术能力的持续输出与生态伙伴的不断加入,中国智能汽车的竞争格局、技术路线与商业模式,都将在这样的尝试与突破中,迎来新一轮的市场“战火”。
接下来几年,将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格局定型的关键时期。鸿蒙智行通过此次发布会展示了其全面的布局和技术实力,但真正的考验在于能否持续提供领先的产品体验,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差异化优势。
这场智能出行的革命才刚刚开始,好戏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