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市场表现分化,俄罗斯暴跌、欧洲企稳、中东市场高速增长 | 2025年1-3月中国汽车出海总览
2025年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出口以强劲态势拉开序幕。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乘用车出口数据显示,出口前三大目的地墨西哥、阿联酋、俄罗斯合计贡献超30万辆出口量,前十大市场总规模突破60万辆大关,比去年同期增长6.5%。详细来看:
第一位:墨西哥。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4.1万辆;1-3月累计10.9万辆,同比增长25.5%。
第二位:阿联酋。3月,中国乘用车向阿联酋出口3.4万辆;1-3月累计10.1万辆,同比激增95.45%。
第三位:俄罗斯。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4万辆;1-3月累计9.4万辆,同比下滑40.17%。
第四位:比利时。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1.9万辆;1-3月累计6.8万辆,同比增长1.11%。
第五位:沙特阿拉伯。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2万辆;1-3月累计5.6万辆,同比增长35.63%。
第六位:英国。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1.4万辆;1-3月累计5万辆,同比下滑9.16%。
第七位:巴西。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2.4万辆;1-3月累计4.9万辆,同比下滑15.76%。
第八位:澳大利亚。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1.9万辆;1-3月累计4.8万辆,同比增长30.33%。
第九位:西班牙。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1.1万辆;1-3月累计3.6万辆,同比增长53.08%。
第十位:意大利。3月,中国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1.2万辆;1-3月累计3.4万辆,同比增长24.31%。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乘用车出口的市场中,增速最快的是阿联酋,向这一地区出口超10万辆,同比增幅达到95.45%;向中东地区的另一个石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的出口量也增加迅猛,同比增加了35.63%。当前,阿联酋和特阿拉伯正在积极推进汽车新能源化,在政策补贴、产业投资、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有积极的布局,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提供了广阔舞台。
而前两年俄罗斯市场是中国汽车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今年由于其市场本身低迷,加上汽车报废税的上涨、更加严格的车辆技术法规审核等,中国汽车进入俄罗斯的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中国对这一市场的出口量直接下滑了40.17%。
从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出口目的国的数据来看:
第一位:比利时。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比利时出口1.8万 辆;1-3月累计6.4万辆,同比增长2.0%。
第二位:墨西哥。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墨西哥出口1.8万辆;1-3月累计3.9万辆,同比增长250.3%。
第三位:巴西。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巴西出口1.9万辆;1-3月累计3.4万辆,同比下降23.2%。
第四位:英国。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英国出口1.1万辆;1-3月累计3.2万辆,同比下降6.0%。
第五位:阿联酋。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阿联酋出口0.6万辆;1-3月累计2.3万辆,同比增长87.1%。
第六位:泰国。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泰国出口1.0万辆;1-3月累计2.2万辆,同比增长11.9%。
第七位:以色列。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以色列出口0.8万辆;1-3月累计2.0万辆,同比增长210.9%。
第八位:澳大利亚。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澳大利亚出口0.8万辆;1-3月累计1.9万辆,同比增长3.7%。
第九位:土耳其。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土耳其出口0.6万辆;1-3月累计1.8万辆,同比增长1630.0%。
第十位:西班牙。3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向西班牙出口0.5万辆;1-3月累计1.6万辆,同比增长27.1%。
墨西哥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今年一季度的同比增幅达到250.3%。随着比亚迪凭借纯电+插混发力墨西哥市场,中国对墨出口的乘用车中,新能源占比已超过1/3。
以色列计划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对燃油车征收更高购置税,倒逼消费者转向电动车。我们看到今年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往以色列出口了2万辆,同比增加了210.9%,也是较为迅猛的增幅。
出口增长最快的是土耳其市场,一季度向土耳其累积出口1.8万辆,增幅达到1630%。
在新兴市场的带动下,中国车企在全球市场展现出"多点开花"的扩张格局。
聚焦欧洲市场(欧盟+英国+EFTA国家),中国乘用车出口车企TOP10的数据如下:
第一位:上汽乘用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7.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9%。
第二位:比亚迪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5.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70.4%。
第三位:奇瑞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3.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7.1%。
第四位:特斯拉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2.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47.1%。
第五位:吉利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1.7万辆,累计同比下降55.7%。
第六位:光束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28.6%。
第七位:易捷特,2025年1 - 3月出口量0.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711.1%。
第八位:吉利沃尔沃,2025年1 - 3月出口量0.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42.0%。
第九位:大众安徽,2025年1 - 3月出口量0.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45.0%。
第十位:零跑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02.7%。
这一时期内,欧洲市场既有头部企业的韧性表现,也有新势力的强势爆发。上汽乘用车延续老牌优势,以7.5万辆出口量稳居榜首,同比增长9.9%。上汽作为长期深耕欧洲的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增加混动车型投放,重新换挡实现增长。比亚迪实现了战略突围,以5.4万辆出口量位居第二,同比飙涨270.4%。凭借刀片电池、CTB车身一体化等核心技术突破,通过Atto3(元PLUS)、Seal U(宋PLUS)等明星车型建立品牌认知,已形成"技术反哺市场"的正向循环。奇瑞汽车以32716辆、147.1%的增幅位列第三,实现了迅猛的增长。
多家车企有亮眼表现。光束汽车以228.6%的增速将出口量推升至0.86万辆,长城与宝马合作打造的纯电MINI正打开欧洲市场;易捷特凭借711.1%的惊人增长挺进第七位,旗下唯一出口车型Dacia Spring以0.59万辆出口量,验证了欧洲打造廉价纯电小车仍然离不开中国成熟的新能源供应链。而零跑汽车作为榜单中的新势力品牌,依托Stellantis集团零售网络释放潜力,展现了0.24万辆、202.7%增幅的亮眼成绩。
聚焦东南亚,中国乘用车出口车企TOP10的数据如下:
第一位:比亚迪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3.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34.4%。
第二位:吉利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1.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98.6%。
第三位:奇瑞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1.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57.5%。
第四位:长安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6万辆,累计同比下降24.3%。
第五位:江苏悦达起亚,2025年1 - 3月出口量0.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6.8%。
第六位:上汽乘用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0%。
第七位:江铃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5.8%。
第八位:长城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45.2%。
第九位: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1 - 3月出口量0.03万辆,累计同比下降63.1%。
第十位:特斯拉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2万辆,累计同比下降48.7%。
出口东南亚的车企,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征。比亚迪以3.3万辆的绝对优势领跑榜单,同比激增234.4%,以新能源技术优势构筑起一定竞争壁垒。吉利、奇瑞凭借1.9万辆和1.2万辆的稳定输出,与比亚迪共同组成第一阵营,增幅分别为98.6%和57.5%。
由于经济周期等因素,其他车企向东南亚的出口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如长安汽车,以0.6万辆的成绩位列第四,同比下滑24.3%;长城汽车以0.3万辆的成绩位列第八,同比下滑45.2%;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汽车的成绩分别在0.3万辆和0.2万辆,下滑幅度分别达到63.1%和48.7%。
聚焦北美(含墨西哥),中国乘用车出口车企TOP10的数据如下:
第一位:比亚迪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3.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90.2%。
第二位: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1 - 3月出口量2.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1.9%。
第三位:上汽通用,2025年1 - 3月出口量0.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86.7%。
第四位:江苏悦达起亚,2025年1 - 3月出口量0.8万辆,累计同比下降2.3%。
第五位:长安福特,2025年1 - 3月出口量0.8万辆,累计同比下降11.1% 。
第六位:吉利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4.1%。
第七位:奇瑞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6万辆,累计同比下降32.8%。
第八位:广汽传祺,2025年1 - 3月出口量0.5万辆,累计同比下降748.6%。
第九位:上汽乘用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5万辆,累计同比下降73.5%。
第十位:长城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6.9%。
比亚迪再度以高涨幅领跑市场,同比激增290.2%,达到3.4万辆的出口量,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上汽通用五菱以2.5万辆紧随其后,同比增长11.9%,凭借与通用雪佛兰合作的Aveo、Tornado等性价比突出的车型,在墨西哥市场稳固了份额。同时,上汽通用出口量9354辆,同比增长186.7%,旗下别克昂科威车型返销美国逐渐打开知名度,产品适应性不断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广汽传祺同比增长高达748.6%,出口量达5482辆,其与Stellantis合作将GS4与影豹换标为道奇品牌销售,成为增长最为突出的车企之一。另外,吉利和长城的出口量分别增长14.1%、16.9%,达到0.8万和0.5万辆。
聚焦中南美,中国乘用车出口车企TOP10的数据如下:
第一位:奇瑞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2.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1.1%。
第二位:比亚迪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2.5万辆,累计同比下降33.9%。
第三位:长城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1.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84.9%。
第四位:江苏悦达起亚,2025年1 - 3月出口量1.0万辆,累计同比下降12.3%。
第五位:东风小康,2025年1 - 3月出口量0.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58.5%。
第六位:江铃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155.2%。
第七位:吉利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6%。
第八位:上汽通用五菱,2025年1 - 3月出口量0.4万辆,累计同比下降17.6%。
第九位:上汽乘用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4万辆,累计同比下降12.7%。
第十位:长安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2万辆,累计同比下降50.0%。
出口中南美的车企,呈现出显著的梯队分化特征。第一梯队中,奇瑞汽车以2.7万辆的优势领跑市场,同比增长31.1%,体现出深耕渠道与本地化运营的持续效能。这一地区,比亚迪虽位于榜单第二位,但出口量下滑了33.9%到2.5万辆。这主要是基于去年上半年巴西提升新能源关税的预期,比亚迪抢在政策调整前大幅出口,使得基数非常高,因此出现了同比下滑。长城汽车受益于哈弗H6等高适配性产品线的强化布局,实现了84.9%的增长,达到1.9万辆。
第二梯队企业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市场表现。东风小康、江铃汽车分别以158.5%和155.2%的增速实现超车,折射出中南美市场对高性价比车型的旺盛需求,其低价策略在通胀压力下的地区更具穿透力。而江苏悦达起亚、上汽乘用车则出现12%左右的下滑。中国车企正从"规模输出"向"精准适配"转型,但拉美市场波动的汇率政策与环保法规升级仍构成持续性风险。
聚焦中东,中国乘用车出口车企TOP10的数据如下:
第一位:奇瑞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3.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5%。
第二位:吉利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2.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49.3%。
第三位:比亚迪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2.4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92.9%。
第四位:江苏悦达起亚,2025年1 - 3月出口量2.3万辆,累计同比增长47.7%。
第五位:上汽乘用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2.0万辆,累计同比下降5.2%。
第六位:一汽丰田,2025年1 - 3月出口量1.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06.6%。
第七位:北京现代,2025年1 - 3月出口量1.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37.9%。
第八位:东南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1.0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142.6%。
第九位:长城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9万辆,累计同比增长77.2%。
第十位:江铃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7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7.0%。
出口中东的车企整体实现了较大的增量。位居榜首的奇瑞以3.2万辆和2.5%的微增领先市场。吉利位列第二,出口量约2.6万辆,实现了49.3%的增幅。得益于阿联酋、沙特等正在加速低碳转型和扩大充电基建,比亚迪抓住机遇持续发力,以2.4万辆、292.9%的同比增幅位列第三。
这一市场中,日韩系合资品牌的表现十分亮眼,江苏悦达起亚(47.7%)、一汽丰田(306.6%)、北京现代(337.9%)集体冲高,折射出中东市场对成熟燃油车技术的偏好。另外,奇瑞汽车集团下的东南汽车以3142.6%的巨大增长跃居榜单第八,出口量约1万辆,体现出明显的向好信号。
聚焦大洋洲,中国乘用车出口车企TOP10的数据如下:
第一位:上汽乘用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1.5万辆,累计同比增长42.6%。
第二位:长城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1.1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2.0%。
第三位:比亚迪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8万辆,累计同比增长354.8%。
第四位:奇瑞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6万辆,累计同比增长217.9%。
第五位:特斯拉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5万辆,累计同比下降68.0%。
第六位:吉利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0.2万辆,累计同比增长68.4%。
第七位:光束汽车,2025年1 - 3月出口量810辆。
第八位:吉利沃尔沃,2025年1 - 3月出口量465辆,累计同比增长218.5%。
第九位:大众安徽,2025年1 - 3月出口量168辆。
第十位:东风本田,2025年1 - 3月出口量120辆。
出口大洋洲的车企中,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表现分化。老牌车企如上汽乘用车(1.4万辆,涨42.6%)和长城汽车(1万辆,涨32%)位于前两位,上汽凭借MG品牌在澳大利亚扎根多年,实现了营销本地化;长城则靠越野SUV,深受当地欢迎。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大力推动环保的背景下,比亚迪以0.8万辆的成绩位列第三,同比猛涨355%,刚好打中日系混动车的空档。
位于第四的奇瑞(涨218%)和第六的吉利(涨218%)取得了爆发式的增长。奇瑞的混动SUV接盘了丰田、本田收缩的燃油车市场,而吉利的多动力路线策略具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宝马与长城的合资品牌——光束汽车以0.08万辆的成绩上榜第七位,展现出积极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