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开发富氧空位H-V2O5纳米片催化剂 可改善MgH2储氢性能
盖世汽车讯 随着化石燃料日益减少和气候变暖,全球迫切需要转向绿色、清洁和高效的能源。在这种情况下,氢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环保性,被视为潜在的化石燃料替代品。而要促进氢经济发展,开发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link.springer.com)
与传统的压缩氢和低温液态氢储存技术相比,固态储氢被认为是更安全、更高效的方法。作为富有前景的固态储氢材料之一,氢化镁(MgH2)因元素资源丰富、储氢容量高、可逆性好和无毒性而备受关注。然而,MgH2的工作温度相对较高,影响其在车载或固定式储氢方面的大规模商业应用。
引入具有独特三维电子结构的过渡金属基催化剂,被视为提高MgH2反应动力学的有效方法。钒(V)及其氧化物具有多价态和高催化活性,经常用作MgH2的催化剂。然而,由于金属钒的延展性较高,且活性相对较低,钒基氧化物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对于提高MgH2/Mg的储氢性能,具有层状结构的层状V2O5是富有前景的催化剂之一。但由于V2O5和MgH2接触不足,其催化能力有限。
据外媒报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交通大学邹建新教授团队采用溶剂热法,接着进行氢化,从而制备出具有富氧空位的超薄氢化V2O5纳米片,并将其作为催化剂来提高MgH2的储氢性能。这项研究发表在期刊《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上。
MgH2-H-V2O5复合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储氢性能,包括较低的脱附温度(Tonset = 185℃)、快速脱附动力学(脱附时Ea = 84.55 kJ mol−1 H2)和长期循环稳定性(经过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9%)。尤其是MgH2-H-V2O5复合材料在室温下表现出优异的吸氢性能,在30℃下60分钟内的吸氢量达到2.38 wt%。
该团队合成的H-V2O5纳米片具有独特的二维结构和丰富的氧空位,可以在反应过程中原位形成V/VH2,这些都有助于提高MgH2的储氢性能。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清晰的各向异性层状结构,高度暴露的表面能够形成,从而为氢/电子扩散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和路径,以提高储氢性能。此外,关键的是,氧空位的存在加速了电子转移,从而激发VH2/V的“氢泵”效应,促进VH2和MgH2脱氢,并降低氢解离和重组的能垒。
研究人员表示,将氧空位缺陷工程引入催化剂中,为提高MgH2的循环稳定性和动力学性能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