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智能网联 > 自主可控、融合发展,汽车与芯片如何携手求

自主可控、融合发展,汽车与芯片如何携手求索

盖世直播 2022-11-14 20:16:15
分享

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如何实现自主安全可控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国汽车芯片目前面临哪些挑战?汽车产业与芯片产业应如何深度融合?

不破不立,把创新发展主动权

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1月初,欧美日多家媒体报道,美国正敦促日本和荷兰等盟友国家跟进美国商务部2022年10月出台的对华芯片半导体限制出口措施,以防止中国获得高端芯片或高端芯片制造设备。近年一系列限制措施反而激发了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昂扬斗志,在国家层面的关注和支持下,中国半导体行业正加快实现技术上的独立自主。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汽车半导体增长最快的市场,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由于汽车芯片技术壁垒高、产能投入大和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芯片至今严重依赖进口:中国车用芯片进口比率高达90%。中国汽车工业如何加强芯片产业国际横向联合,同时健全芯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增强汽车芯片产业研发体系,找寻具有中国特色的车规级芯片创新发展之路,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

抢“芯”大战,

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由于芯片产业属于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的基础性产业,产业链条长、技术攻关难度大、投资力度大和回报周期长,因此即使是倡导自由市场经济的欧美国家,从历史来看,芯片产业发展均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纵观汽车芯片产业发展初期,产业政策无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汽车芯片发展初期,政府通过投入资金、建立产业联盟、积累知识产权、限制国外企业等措施,极大繁荣了汽车芯片产业,并形成了行业壁垒。欧洲和日本汽车芯片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产业扶持计划起到了同样的作用。2020年特别是下半年以来,芯片危机冲击全球汽车供应链。美欧日韩陆续出台芯片法案或半导体发展规划,真金白银巩固现有优势。

中国正在大力推动芯片产业发展。今年以来,芯片全面短缺状况得到较大缓解,汽车生产供给持续改善。国产芯片的快速成长起到了一定的缓解效果。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3日, 2022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61.56万辆汽车,其中中国地区仅减产17.29万辆汽车,约占总减产量的4.8%。

之后的两个月内,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这个数字仍将继续攀升。日本作为半导体技术发达国家,丰田汽车却在2022年10月中旬公开宣称因为半导体芯片问题,不得不下调本财年(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970万辆的全球产量目标。

中国由于汽车芯片严重依赖进口,所急需的部分高端芯片集中掌控在少数几家跨国企业手里,再加上汽车芯片产业技术壁垒高、产能投入大和回报周期长,中国整体车规级芯片自给率不足5%,同时疫情反复加上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给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因此更需要国家给予国产汽车芯片应用的政策支持。

“融合发展”,让芯片不再阻碍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从2017年到2022年,汽车芯片市场预计增幅高达75.2%(656.6亿美元),远高于全球芯片市场29.1%的整体增幅,其中汽车智能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汽车芯片市场正在成为半导体行业最大的细分市场。

2021中国汽车论坛上,专家预测2022年中国汽车芯片市场可达150亿美元,约占全球22%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国汽车芯片总量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随着汽车“新四化”发展,汽车芯片单车需求量不断加大。由于汽车、芯片两个行业协同发展不足,已经影响到了汽车企业创新、产品投放和生产节奏,成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面对上述问题,11月9日下午,在2022中国汽车论坛举办的主题论坛“汽车、芯片整合发展”上,论坛主办方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同工信部相关专家领导,以及上汽、广汽、中车时代、地平线、芯驰、三安,还有博世、智恩浦等企业共议以下话题:如何创新行业间协同合作的模式、企业的规模化运营;如何加强芯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补齐芯片产业各环节人才短板;如何完善我国汽车芯片标准和检测体系;如何弱化芯片进口高度依赖症;如何发挥中国优势资源,形成跨产业、跨行业联动发展,找寻中国车规级芯片自主创新出路,增强国内汽车芯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实现汽车芯片融合发展。

图片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