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在互联网对汽车产业的变革上,阿里步步为营

在互联网对汽车产业的变革上,阿里步步为营

盖世汽车 冯凉爽 2017-12-08 21:09:03
分享

12月7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与福特汽车开放合作的消息,刷遍了汽车媒体和科技财经圈的朋友圈。在这一重磅信息发布后的第二天,盖世汽车受邀采访了AliOS总裁胡晓明和斑马网络CEO施雪松先生,就互联网对传统汽车产业的深入变革,进行了交流。

三年时间,上汽牵手阿里打造的车联网项目开放落地

微信图片_20171208210755.jpg

斑马网络CEO 施雪松

三年前,阿里与上汽牵手,首次将互联网思维引入汽车产业。在合作之初,双方在数据收集与运用,以及产品和运营理念等方面产生过部分分歧,而为了保证AliOS所提供服务的纯粹性,阿里与上汽组建了互联网产业基金并合资成立了斑马网络公司。

据斑马网络CEO施雪松介绍,阿里与上汽的合作是完全开放互容的,在产品研发之初,斑马网络通过收集互联网用户的身份背景、生活方式等数据,将其运用到汽车上。所以,在终端呈现给用户的是一个完全数字化的、基于用户生活习惯打造的、全面互联的服务体系。而事实上,自从上汽首款互联网汽车荣威RX5诞生以来,其不断刷新的销量也证明了互联网汽车在用户中的受欢迎程度。

如今,上汽集团旗下几乎所有新车型均搭载有斑马智行互联系统,而该系统也从1.0版本走到了2.0版本,在产品不断迭代更新的同时,消费者也将体验到更为智能、便捷的互联网拥车体验。据施总透露,今年春节前,基于AliOS的斑马智行系统,将进行一次全球最大规模的OTA空中在线升级。

所以,鉴于与上汽合作所积累的丰硕成果,AliOS与斑马网络今年开始对汽车产业链进行开放,以吸纳和融入更多的传统汽车企业参与到互联网汽车的变革中。

阿里牵手福特,智联网汽车项目深入推进

微信图片_20171208210801.jpg

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AliOS总裁胡晓明

在11月份举办的云栖大会上,AliOS和斑马网络宣布与东风雪铁龙达成战略合作,明年,东风雪铁龙首款互联网汽车将推向市场。

本月,阿里再传重磅消息,其将于福特汽车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据了解,该合作的范围覆盖智联网汽车、人工智能、智能移动出行服务和数字营销等各个领域。在最核心的汽车操作系统上,AliOS操作系统,将参与到未来阿里巴巴与福特在华车型合作中。阿里巴巴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总裁、AliOS总裁胡晓明在谈及此项合作时,自豪的表示:“这是全球汽车巨头第一次使用中国的操作系统,意味着中国的操作软件可以作为标准方案在全球进行应用,当前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

2016年,自斑马智行首次搭载于上汽荣威RX5车型上开始,这个以AliOS为基础的车载智联系统,就以颠覆传统的操作界面和便捷的服务方式进入广大用户的汽车生活。如今,AliOS活跃装车量已经超过了特斯拉,月活跃度达99%,智联网汽车累计行驶轨迹点达700亿之多。这一系列庞大的数据背后,是消费者对智联网汽车的接受和对AliOS及其斑马系统的欢迎和认可。

根据埃森哲提供的数据,2020年,全球配备车联网技术的汽车将累计达到2.12亿台,智联网汽车普及率接近60%。所以,胡晓明在此次对话中强调说:“非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古董。”

对传统汽车制造业持敬畏态度,未来将加大与零部件厂商合作

微信图片_20171208210804.jpg

然而,互联网对汽车带来的并非是颠覆,而是给汽车装上大脑,使其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在本次采访中,胡晓明多次表达了其对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敬畏之心。在与传统整车企业的合作中,虽然AliOS及斑马网络已经收集了大量基于车辆工况和用户出行方面的数据,但阿里不会将其应用于造车领域,而是在此基础上,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

如今,上汽已经以鲜活的实证,证明了智联网汽车的普及及受欢迎程度,未来,AliOS及斑马网络还将与更多的整车厂达成合作。但对AliOS而言,其对汽车领域的变革不仅仅停留在整车领域,据胡晓明透露,在不久的将来,其将与诸多零部件厂商达成深度合作,助力传统零部件公司向数字化和信息化方向靠拢。

如果说,阿里与上汽的合作,是互联网对汽车产品变革的开始,那么,此次阿里与福特的合作,则是以互联网方式对传统汽车企业全方位的渗透。而未来,阿里所瞄准的是整个汽车的上下游体系,均实现智能化、联网化。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