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车企应收账款同比增23%


尽管中国汽车5月产销增速高达16%,出现趋稳迹象,但从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来看,4月末汽车工业重点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速高达23%,汽车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大困难。
据中汽协会统计,1-4月,17家重点企业(集团)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8%和3.3%,比1-3月分别提高2.9和2.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同比增长6.5%,略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速度。
但不可忽视的是,产销高增速恢复以及营收的持续增长,难以掩盖汽车企业经营困难局面。数据显示,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应收账款增幅上升较快,4月末应收账款为1377亿元,同比增长23%,增加资金占用256亿元。1-4月,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14次,同比减少0.07次,企业流动资金周转速度有所减慢。
中汽协会副秘书长姚杰向记者表示,“前5个月重点企业运营压力在加大,产成品资金占流动资金比重加大,汽车行业财务费用飙升,利息支出负担很大。”
福田汽车(600166.SH)一季报显示,2012年一季度公司财务费用达到6392万元,而去年同期仅为2527万元,增长了1.5倍;一汽轿车(000800.SZ)今年一季度财务费用达到1046万元,而去年同期则为-764万元。
“汽车企业应收账款增加,财务费用升高,表明企业向经销商压货现象较为严重,尽管车企库存有所减少,但经销商库存高企则不容忽视。”有券商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一年多来市场增速较慢,大部分整车厂商产销计划无法实现,又不肯及时修订计划,频繁的压库造成5月底经销商库存已经超过黄灯区的中线,处于较高的水平。”
来自乘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广义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632万辆,而国内终端销量仅为586万辆,除去用于出口的30余万辆,今年以来经销商库存增量达到10万辆。库存高企导致部分经销商盈利能力大幅下滑,甚至频繁出现亏损、退网的现象。
重压之下,经销商生存日渐困难,曾经的热门品牌广汽本田亦未能逃脱。据媒体报道,自今年5月1日起,已经有4家广汽本田经销商店启动退出程序,另有数家停业整顿,甚至出现卖一辆车亏一万多元的状况。对此,饶达认为,“厂家与经销商关系紧张,厂家虽然通过压库获得一时好处,但最终厂家和经销商都会损失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