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柴油轿车在中国柳暗花明?

柴油轿车在中国柳暗花明?

盖世汽车网 2008-06-04 13:22:52
分享

在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的“2008国际先进柴油汽车技术战略研讨会”上,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第六条强调的是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内容,由于柴油是传统能源,所以我们未将其列入。这并不意味着先进柴油车不在鼓励之列,更不代表国家要限制柴油车的发展。”这让部分人认为,柴油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又柳暗花明起来。

所谓第六条,是指《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鼓励类中涉及汽车的第十三部分第六条的内容:“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级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开发及制造”。这就让很多人认为,柴油车不在被鼓励之列。

对柴油车推广应用最为积极的是欧洲汽车企业,在上面提到的研讨会上,有美国环境保护署、大众、霍尼韦尔、博世和标致-雪铁龙的代表,他们的演讲内容各有侧重,但表达了一个共同主题,愿意为中国发展先进柴油车提供技术和产品解决方案。

大众是最热心于推动中国发展柴油车的跨国公司,每年都要与相关部门搞一次柴油车发展论坛,同时资助某些城市的柴油车示范运营项目。霍尼韦尔代表表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把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介绍给中国卡车和发动机制造商,以加速中国汽车的柴油化进程。博世的代表说,他们致力于先进柴油系统的本土化研发和生产,将为中国提供最先进的技术。

【分析点评】

发改委的此番表态是否意味着柴油轿车在华发展柳暗花明呢?不见得。还有一个声音在此没有被提到——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罗毅副司长也在相同的研讨会上发表了《中国发展节能减排汽车的环保战略与措施》的报告,报告的结论认为:“柴油车的污染问题仍然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清洁高科技的柴油轿车需要高品质的超低硫柴油的供给。”

中国在柴油供应方面一直是大难题。政策一旦鼓励发展柴油车,势必形成消费类的乘用车与生产资料类的商用车、农用运输车争夺有限的柴油资源问题。罗毅副司长的报告指出,“由于炼油时‘柴汽比’的限制,我国除非进口柴油,短期内不可能有更多的高质量柴油供给轿车使用,这将是中国发展柴油轿车的瓶颈。”

发展柴油车,不单纯是一个车的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高位系统工程:柴油发动机、汽车本身的排放控制技术要大大提高;排放标准、油品标准要求加严、提高;燃油质量要提高,炼油设备要改造、更新,监管机制要完善;在用车监督管理制度和法规要加强和完善;检测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要提高。开展制定柴油车国V、VI排放标准:力争解决柴油车颗粒物、NOx较高问题,与欧V、VI一致。促进油品进一步改善,制定严格的油品标准,对硫含量、十六烷值等指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对在用车的监管,推进大城市实施柴油车加载减速工况测试法。

这些工作,涉及多部委之间的磋商、协调,要达成一致尚需时日。跨国企业显然也明白这点,他们不遗余力地推广先进柴油车技术,希望有朝一日中国推进汽车柴油化进程中,掌握制定标准的主动权。丰田已经成功地在混合动力车标准上影响到国家标准了。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