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新技术 > 日本和法国研究人员开发实用的镍基电极材料

日本和法国研究人员开发实用的镍基电极材料 帮助实现无钴电池

盖世汽车 Elisha 2024-02-22 09:58:47
分享

盖世汽车讯 许多电动汽车由含钴的锂离子电池供电,而钴是一种稀缺、昂贵、环境和社会成本都很高的金属。据外媒报道,来自日本和法国各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实用的镍基电极材料,从而为实现可用于电动汽车的无钴电池开辟了新途径。

图片1.png

(图片来源:横滨国立大学)

横滨国立大学(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的Naoaki Yabuuchi表示:“不可否认的是,锂离子电池需要无钴的高能电极材料。”

当锂离子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带正电荷的电极移动至带负电荷的电极。在大多数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锂离子电池中,阴极中含有钴酸锂(LiCoO2),这是一种可以提供高稳定性和能量密度的化合物。

然而,钴的供应链有限,使生产大型电池受到影响,包括电动汽车中的电池。此外,提取钴时还会产生有毒废弃物,污染土地、空气和水。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镍酸锂(LiNiO2)具有类似LiCoO2的结构,经常被用作电极材料的无钴替代品。然而,这种化合物存在关键的不稳定问题,尤其是在高压区域会逐渐丧失容量,这与镍离子迁移有关。

为了提高电极的可逆性,研究人员用其他金属离子来部分取代镍离子,包括重新加入钴离子以及锰、铝和镁,以创建“富镍层状材料”作为阴极材料。Yabuuchi表示:“到目前为止,镍基电极材料需要10 - 20%的钴离子。”然而,根据他的说法,这仍然太多了,而且对于金属替代品如何改善这一过程,目前尚未统一的观点。

为了解决这一知识缺口,Yabuuchi等人进一步探讨有问题的相变。当锂离子在外场的影响下离开阴极时,镍离子会移动到锂层内的特定位置。虽然这个过程是可逆的,但由于连续循环,可逆性会逐渐降低,直至完全丧失容量,这是在钴离子迁移过程中没有看到的现象。

以前的研究报告显示,在LiNiO2中掺杂钨是抑制高压区域有害相变的有效方法。研究人员针对相关假设进行了测试,即可以用其他元素取代来重而昂贵的钨离子,特别是一种更轻、更丰富的元素——磷。研究人员对与纳米级磷酸锂(Li3PO4)集成的LiNiO2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观察到,在某些条件下,由于Li层内额外镍离子的排斥性静电相互作用,有问题的镍离子迁移得到了有效抑制。

此外,根据这些发现,研究人员还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了缺Li的LiNiO2——Li0.975Ni1.025O2,在锂层中添加额外的镍离子,而不需要整合磷。结果仍然显示,Li0.975Ni1.025O2可以有效减轻不良镍迁移,并在没有钴离子的情况下提供稳定的可逆性。

Yabuuchi表示:“这些发现为开发高性能和实用的无钴镍基电极材料开辟了新的方向,而且这些方法极其简单和经济。这种材料实现了高性能镍基电极材料的终极目标。”

研究人员计划,未来进一步探讨使用无镍材料支持锂离子电池的可行性。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