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人员开发基于分布式喷泉码的车辆信息感知方法 可提高自动驾驶安全性
盖世汽车讯 近年来,智能交通系统(ITS)在智慧城市中表现出巨大的潜力。利用信息处理和通信技术,ITS明显提高了城市交通运营和服务的质量。作为关键的ITS组成部分,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在不需要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运行。
尽管已经在特定的试点地区进行了部署和测试,但自动驾驶汽车仍然面临着操作缓慢、响应延迟长等挑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单一车辆感知范围有限,受到周围车辆、建筑物和其他障碍物的阻碍。
据外媒报道,针对这一局限性,在《国际智能网络期刊(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lligent Networks)》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强调,在车载网络环境下,车辆移动速度快,拓扑变化频繁,并且丢包率高。
该研究的主要作者、中国石油大学的刘建航表示:“然而,在复杂的汽车联网环境中,现有TCP协议的超时重传机制会触发频繁重传,导致出现大量无效数据包,并降低传输效率。”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该团队提出基于分布式喷泉码的数据共享解决方案,称为使用分布式喷泉码的车辆信息感知方法(VIPMDFC)。为了减少传输的数据量,研究人员从感测到的车辆中提取特征,并利用喷泉码强大的纠错能力、低重传率和快速传输速度对数据进行分段和编码,从而提高传输可靠性。
研究人员还根据环境来动态调整编码长度,以提高传输效率。所提出的分布式喷泉码共享方法支持接收端接受来自不同车辆的编码数据包,避免因特定传输车辆网络异常而导致解码失败,从而有效解决车辆通信丢包率高、延迟时间长的问题,提高通信可靠性和效率。
此外,该团队引入基于注意力机制编解码器模型的轨迹预测算法。该算法可以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以补偿由网络延迟造成的信息延迟,减少信息传输频率。
在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方面,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标志着研究人员迈出的重要一步,预计将在未来的智慧城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