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产业链供需平台 ——
下载盖世APP

首页 > 资讯 >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盖世汽车网 2014-03-18 10:02:01
分享

近期,在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主办,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新华信、搜狐汽车联合承办的2月(月初)汽车市场研讨视频会议上,新华信发表《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对比》主题演讲。

电子商务在选车、试乘试驾、议价、保险选择、付款、提车、用品&配件等汽车消费的各个环节中提供服务,一项消费者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认为自己会在线购车的比例远高于欧美国家,在线购车意愿强烈。

中国汽车消费电子商务还处于探索期。中国最早的网上购车出现在2000年,之后销声匿迹。2007年上海车展期间,奇瑞A1开创了线下试驾体验、网上提交订单、经销商送货上门的新的营销模式。自此,网上购车逐渐活跃起来,多个品牌尝试过多种电子商务模式。目前新车电子商务的模式有直销、定购、团购、购车节、竞价等模式。

国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略为成熟。欧美的汽车网站大多是以新车和二手车的销售为主体赢利模式,以资讯作为主要载体的模式并不多。目前美国在线汽车经销商渐成气候。据美国汽车经销商协会(NADA)调查,83%的经销商有自己的网站,有网站的经销商中,62%已进行了网上售车,98%的交易网站是互动式的,消费者可以发 E-mail在线订货、在线进行现金交易,经销商能够按消费者需求组装并在数天内供货。

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对比:

中国

国外

分别提供新车或二手车

同时提供新车、二手车,及配件、用品

提供服务少,仅有预订功能

可提供服务多,如信贷、保险、代购、上门试驾等

仅有集客和收集销售线索功能

可实现送货上门的真正的“网上购车”

第三方网站活跃,厂家和经销商都有参与,厂家参与影响更大

以经销商和第三方网站行为为主,经销商作用更大

几乎尚未实现盈利,电商模式正在探索中

已形成一些成熟模式,以信息费、服务费、直接车辆销售等形式实现盈利,新的模式仍在涌现

规模尚小

网上销售已达到百万级,销量超过整个市场的10%

未来,中国汽车电子商务发展中O2O模式还将持续,更趋向于经销商在一线而整车厂家摇旗助威,更依托第三方平台,二手车网购和新车网购将继续分离。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新华信:中外汽车消费电子商务差异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关注我们更多服务平台

添加社区公众号、小程序, APP, 随时随地云办公尽在掌握

联系我们
盖世汽车社区 盖世汽车中文资讯 盖世汽车会议 盖世汽车研究院 盖世大学堂 Automotive News Global Auto Sources 友情链接 Copyright@2007-2022 All Right Reserved.盖世汽车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 沪公网安备 31011402009699号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影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