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汽车产业投资环境分析
伊朗是中东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石油出口大国,近年来因其汽车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日益为世界所瞩目。世界各大汽车生产厂商均或多或少地与伊朗展开合作,力求打开这个市场,中国车企也纷纷摩拳擦掌力图大显身手,然而我们必须要对这一市场进行全面分析。
一、汽车产业及相关消费环境
1.汽油价格便宜,旧车持有量大
伊朗是世界排名前列的石油出口国,国内汽油价格十分便宜。每升汽油相当于人民币0.85元,而当地1.5升矿泉水每瓶3元,相当于每升水2元钱,在伊朗水比油贵。伊朗家庭并不十分富俗,由于没有强制的汽车报废制度,十年以上使用龄的汽车仍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2.市场为三大本地巨头瓜分完毕
伊朗汽车生产企业众多,可是真正规模较大的仅有三家,即Iran Khodro、Saipa、Kerman Motor三家,它们市场规模加起来约占全部份额的95%以上,多年来,这种格局并没有太大的转变。
3.外国厂商与伊企业开展“组装”为基础的合作
伊朗汽车制造行业有一定工业基础,但有史以来,海外厂商与伊朗汽车生产商之间的合作一直都是以“组装”作为合作的基础,这似乎成为一个传统。而且对于外国厂商而言,这也成为风险最小的一种合作方法,而伊朗汽车产业也长期形成以代工为主要模式的生产布局,无法形成强大的自主科研生产能力。
二、中国企业投资所面临的风险
1.政治经济风险较大
由于长期与国际社会关系不佳,再加核问题等困绕,伊朗长期受到美国制裁;它与周边逊尼派主导的阿拉伯国家关系长期紧张。
在美国强大压力下,曾与伊签订了合作协议的戴姆勒汽车公司不得不关闭了它设在德黑兰的办事处;法国雷诺不得不将价值十几亿美元的汽车配件采购合同压缩到寥寥数千万美元。中国汽车企业正在国际化,所以在伊投资也应考虑到相关风险。
2. 伊朗不是世贸组织或周边经济合作组织成员
由于长期政治上的孤立,伊朗无法加入世贸组织,企业投资后面临着众多方面的困难,无法得到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定的保护;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关系紧张导致国际企业无法将其作为产品顺利出口整个海湾地区的生产基地,产品只能面向其国内市场。
3.伊朗国内政策的可持续性无法保证
伊朗虽然也实行议会选举,但是国内政治集团形成了改革派与保守派两派,它们在经济发展、外交关系等等众多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区别,这种格局下会导致政府经济政策无法保持连贯性。虽然2003年后伊朗开始尝试对外开放其汽车市场,但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还面临着众多投资限制措施,高额进口关税限制等。一旦国际政治格局发展不利于伊朗,它现有的各种开放政策可能会生变。
三、中国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
1.中伊两国拥有传统的良好的政治经济交流合作基础
长期以来,中伊两国形成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合作基础。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历届政府及宗教领导人对华都持友好合作政策,中伊两国的友谊是经过历史考验的。伊政府与相关行业协会也有强烈的和中国汽车企业合作的愿望。
2.中国企业与伊汽车行业合作不受西方汽车企业染指
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过程中在很多市场受到已经在当地生根发芽的西方企业或多或少的阻击,但是在伊朗这片西方国家无法染指的净土上,中国汽车企业可以顺利与伊方展开平等互利的合作。
3.中国汽车车型与伊企业产品形成互补
根据伊朗汽车零配件厂商协会提供的资料,靠低端产品切入国内市场的中国汽车企业在伊同样可以找到突破口,伊朗家庭收入平均起来并不高,而物美价兼的中国产品正是当地所需要的,而且伊朗汽车生产企业从西方引进的产品都集中在中端以上,两国汽车产业合作拥有良好的互补性。
中国汽车企业投资伊朗已经开始,奇瑞略有小成,力帆也签定了CKD合作协议,只要中国企业能拿出本田在华造“中国自主品牌车”一样灵活的本地化策略,在伊朗见风使舵,我相信中国企业一定能比西方企业更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