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华友循环)成立于2017年3月,围绕电池资产管理、定向闭环回收、梯次及再生利用等领域,立足中国市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低碳管理成功案例,面向全球布局新能源锂电材料后市场新业态,拓展全球锂电循环产业新型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中国首批退役动力电池综合利用合规企业之一,公司以“芯安锂得”为行动指南,致力于构建全球锂电循环产业一体化服务体系。华友循环母公司华友钴业(603799)着力打造新能源锂电材料一体化产业链,构建了从钴镍资源开发、冶炼,到锂电正极材料深加工,再到资源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能源锂电产业全业态,为循环回收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公司坚定上控资源、下拓市场、中提能力的转型之路,坚持“两新三化”的发展战略,在保持全球钴行业优越地位的同时,致力于成为全球新能源锂电材料领导者。
在技术创新方面,华友循环一方面专注于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打造了行业内首条自动化拆解线;在“电解液无害化处理”、“无害化物理拆解”、“镍、钴、锰提取技术”和“高效回收锂”等方面具备核心技术和专利。目前华友在锂资源和钴镍资源回收率均达到较高水平,有效减少碳排放,不仅大幅提升了退役电池回收的经济价值,同时有效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结合。另一方面,公司通过新能源汽车退役锂电池梯次利用,创新性构建了完善的动力锂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检测平台、生产平台、租赁平台和监控平台。
华友循环致力于构建高安全、低碳化的动力电池全场景梯次利用解决方案。在行业内率先实现退役电池“回收-分选-研发-制造-运营-监控”端到端数字化管理,构建退役电池综合评估数据库及分级评估模型,采用异构兼容、主动均衡等技术方案,与整车企业定向开发光储充一体化、叉车铅酸替代等先进示范项目。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为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创新强链、多元稳链、生态畅链”,华友循环创新了多元合作模式,与国内外主流汽车品牌,以及电池领军企业在电池资产持有、海外回收、梯次利用及后市场、“废料换材料”再生资源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例如,华友循环携手宝马率先实现“回收退役电池到提供宝马再生原材料”的一体化服务创新模式,搭载有再生锂电材料的华晨宝马新能源车已正式交付;联合大众开展了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管理合作模型研究,加速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携手LG新能源分别成立预处理、冶金合资公司,从源头稳定资源,拓宽合作渠道,实现公司内外部“闭循环”。
此外,华友循环创新性提出“以租代售”模式,即通过出租梯次产品,收取押金和租金,可以尽可能延长电池使用年限,降低用户采购成本,梯次利用结束后还可以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实现“多赢”的商业模式。
华友循环还联合相关金融机构开展了关于“电池银行”的生态合作探索,实现从电池源头端锁定电池产权和来源,联合产业链企业定向实现“梯次利用+再生利用+节能减碳”的绿色高质量循环路径。
人员规模 | 小于50人 | 研发人数 | - | |||||||||
年销售额 | - | 体系认证 | - | |||||||||
公司网址 | - | |||||||||||
配套客户 |
|
|||||||||||
直接出口经验 | - | |||||||||||
主营产品 | 梯次利用产品,再生利用产品 | |||||||||||
法定代表人 | 陈雪华 | 注册资本 | 135000万人民币 |
经营状态 | 存续 | 实缴资本 | 125000万人民币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 | 成立时间 | 2017-03-22 |
注册号 | - | 纳税人识别号 | 91330483MA28BYCL9N |
公司性质 | 民营企业 | 组织机构代码 | MA28BYCL-9 |
核准日期 | 2024-03-22 | 所属行业 | 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
所属地 | 浙江省 | 登记机关 | 桐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曾用名 | 桐乡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英文名 | - |
人员规模 | 小于50人 | 营业期限 | 2017-03-22至9999-09-09 |
参保人数 | - | 注册地址 |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梧桐街道梧振东路98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