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位于古城西安,是工信部落实《中国制造2025》首批布局的国家创新中心之一。创新中心对整合全国优势资源、聚集增材制造领域的优势科研团队、优势技术公司、主要工业界用户和投融资机构,促进增材制造共性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及产业化,推动装备制造业高端发展、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安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的依托公司和承载主体,由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5所大学及增材制造装备、材料、软件生产及研发的13家重点企业于2016年共同组建,公司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及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工程实验室等科研资源,为国内制造业的转型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服务中国制造2025。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资本市场青睐的以增材制造集成技术供应源为重要特征的高市值上市公司。
增材制造国家研究院以国家战略性目标和制造业创新发展为导向,制定发展战略和科研计划,瞄准重大设备、重要材料、关键工艺、核心软件、核心元器件等共性关键技术,进行自主研发与技术集成,突破行业技术瓶颈,打造完整的创新链。通过互联网和创新联盟在全国推广研究成果,孵化高科技企业,引领增材制造行业发展,带动整个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本研究院现已初步形成由2名院士、6名国家特聘教授及业内著名专家领衔的创新团队,将成为高层次人才和青年学者实现自身价值和3D打印梦想的乐园。
人员规模 | - | 研发人数 | - | |||||||||
年销售额 | - | 体系认证 | - | |||||||||
公司网址 | - | |||||||||||
配套客户 |
|
|||||||||||
直接出口经验 | - | |||||||||||
主营产品 | 3D打印 | |||||||||||
法定代表人 | 卢秉恒 | 注册资本 | 13500万人民币 |
经营状态 | 开业 | 实缴资本 | -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91610131MA6TYH1107 | 成立时间 | 2016-07-29 |
注册号 | 610131100283537 | 纳税人识别号 | 91610131MA6TYH1107 |
公司性质 | 民营企业 | 组织机构代码 | MA6TYH11-0 |
核准日期 | 2019-10-28 | 所属行业 | 制造业 |
所属地 | 陕西省 | 登记机关 | 西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分局 |
曾用名 | - | 英文名 | National Institute Corporation of Additive Manufacturing, Xi'an |
人员规模 | - | 营业期限 | 2016-07-29至无固定期限 |
参保人数 | 209人 | 注册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细柳街办上林苑八路997号 |
序号 | 专利类型 | 公开(公告)号 | 公开(公告)日期 | 名称 |
---|---|---|---|---|
1 | 发明公布 | CN111862304A | 2020-10-30 | 基于骨架引导的分割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的方法及装置 |
2 | 发明授权 | CN108312497B | 2020-10-27 | 一种无支撑3D悬浮打印结构及方法 |
3 | 实用新型 | CN211758465U | 2020-10-27 | 一种机床设备的密封防护及固定装置 |
序号 | 软件名称 | 版本号 | 发布日期 | 软件简称 | 登记号 | 登记批准日期 |
---|---|---|---|---|---|---|
1 | 电弧增材制造工艺规划软件 | V1.0.0 | - | 2020SR1263907 | ||
2 | 激光同轴送粉工艺规划软件 | 2.1.0 | AMSP-LMD | 2020SR1246063 | ||
3 | 增材制造模型处理与工艺规划软件平台 | V1.0.0 | - | 2020SR0863576 |
序号 | 许可文件编号 | 许可文件名称 | 有效期自 | 有效期至 | 许可机关 | 许可内容 |
---|---|---|---|---|---|---|
1 | (西审)特登受字【2020】第GX场0301号 | 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表 | 质监高新分局 | |||
2 | (西审)特登受字【2019】第GX容0159号 | 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表 | 质监高新分局 | |||
3 | (西审)特登受字【2019】第GX场0171号 | 行政许可事项审批表 | 质监高新分局 |